【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】在一季度营收及净利润仍保持双增长的态势下,四川水井坊600779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水井坊)第二季度业绩骤然下滑。
7月14日,水井坊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14.98亿元,同比下降12.84%;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.05亿元,同比下滑56.52%。
水井坊业绩下滑背后,或与其渠道体系动荡有关。公开资料显示,2025年一季度,水井坊经销商净减少18家,仅剩43家,环比减少近30%。
财务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水井坊业绩表现稳健,实现营收9.59亿元,同比增长2.74%;实现归母净利润1.9亿元,同比增长2.15%。
对比水井坊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经测算,2025年第二季度,其预计实现营收约5.39亿元,预计同比下滑约超30%;预计净亏损超8000万元,同比下滑约超200%。
对于业绩下滑原因,水井坊解释称,2025年上半年,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。春节期间总体消费表现低于预期,导致渠道库存水平高于预期,进而对春节过后几个月的发货量造成一些影响。
“消费疲软的趋势在第二季度进一步加剧,宴席和商务宴请等关键场景需求不振,进一步影响了公司去库存进程,放缓了发货恢复的节奏。由于白酒毛利率较高,所以收入下滑对利润造成的影响更显著。”水井坊表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渠道库存承压、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下,水井坊的产品销量却逆势增长。
业绩预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水井坊预计销量同比增加543千升,同比增长14.54%。
对比水井坊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发现,2025年第二季度,水井坊销量为1726.44千升,同比增加136.55千升,同比增长约8.59%。
那么,2025年第二季度,在渠道库存承压、公司预计营收下滑约超30%的背景下,水井坊销量同比增加8.59%的原因是什么?产品销售结构、销售渠道以及价格体系是否出现变化?
对此,7月15日,水井坊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,销售量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产品的持续认可,营收变动主要是公司在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过程中,主动采取了一系列灵活、更具竞争力的短期市场举措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25年一季度,水井坊经销商数量净减少18家,仅剩43家,环比减少近30%。
据悉,水井坊以大商模式为主导,经销商以一省或多省为单位代理销售公司产品。2024年,水井坊对前五名客户经销商销售额为18.24亿元,占总营收的34.97%。
对于走次高端路线的水井坊来说,大商的资金和资源优势,有利于市场开拓,降低管理成本。但如今,这些经销商的流失,对水井坊销售渠道产生一定冲击。
2021年8月,为推行品牌高端化,进一步捆绑厂商利益,水井坊设立成都狮心典藏白酒销售有限公司(原名为水井坊高端白酒销售有限公司,以下简称销售公司),由24个省级区域市场的25名经销商共同持股,聚焦于水井坊典藏及以上产品运营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今年4月,10家经销商集体退出销售公司股东行列,持股经销商数量锐减至10家。
受此影响,2025年一季度,水井坊批发代理渠道实现营收6.14亿元,同比下滑19.96%。
面对经销渠道下滑,水井坊大力推进电商、团购新型渠道建设。2025年一季度,水井坊新渠道实现营收2.86亿元,同比上涨184.44%,弥补了经销渠道PG电子 PG平台业绩空白。
财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、2024年末、2025年一季度末,水井坊应收票据及应收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网址账款分别为219.9万元、1.18亿元、3.93亿元。
对此,水井坊在2025年一季报中表示,主要是公司对部分经销商放开信用销售后,其尚未在信用期内还款的金额增加导致。
在白酒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的当下,水井坊如何有效消化新增产能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公开资PG电子 PG平台料显示,水井坊投资建设的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项目第一期(以下简称邛崃一期项目)已于2024年投产,该项目投资27.56亿元,具有20000吨/年原酒生产能力、60000吨储存能力。
2025年6月,水井坊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表示,邛崃一期项目生产出的基酒将被用于公司全部产品,水井坊品牌系列的基酒贮存期不少于4年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生产出的原酒均在储存当中,尚未上市。
从现有产能和销售数据来看,水井坊仅依靠总部产能,便能够满足其当前的销售需求。
水井坊2024年年报披露,2024年,其总部实际产能为13237.58千升,产量为13237.58千升,当年产量与产能持平,销量为11925.34千升、库存达到了71820.41千升。
因此,在行业调整期内,如何平衡产能扩张与市场消化能力,或将成为水井坊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。
在北京华夏观峰咨询机构董事长杨永华看来,白酒行业缩量竞争态势仍在持续演进,酒企在行业上行期沿用的经营模式,已难以适配当前的行业环境,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品牌影响力以及经营实际,主动调整战略方向。
“在消费需求分层和渠道变革的双重挤压下,部分酒企若难以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突围,采取防守战略,主动放弃业绩增长,通过加强费用管控、减产等方式,争取更多现金流动性,亦是务实之举。”杨永华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