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在经济放缓大前提下啤酒高端化会否持续,啤酒大佬们也很乐观。时任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兼联席主席杨克就认为,高端化啤酒其实也就是
不过,财报却显示百威亚太、青岛啤酒的高端化正遭遇阶段性挑战。杨克也在交出一份收入、盈利、销量全面下滑的财报之后,离开了工作23年之久的百威英博。分析认为,这与百威亚太中国区去年每百升收入同比下滑1.4%不无关系。与其同病相连的是,青岛啤酒主品牌的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也同比下滑了2.65%。
虽然啤酒大佬们都强调其高端产品依然在增长,但看起来,啤酒高端化这道困扰啤酒行业发展的世纪难题,似乎要被白酒解开了:五粮液宣布将于8月15日正式推出“风火轮”中式五粮精酿啤酒,建议零售价为19.5元/罐,吴向东更是在8月8日当天高调官宣推出定价88元的“牛市”啤酒,茅台、泸州老窖、张弓等也相继“染啤”,这些相较于传统啤酒价位更高的精酿啤酒,成为白酒圈的新热点。
那么,白酒争相“染啤”是跟风还是趋势?这些白酒企业推出的价格较高的精酿啤酒,会是破解啤酒高端化难题的一着妙手吗?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,今年1-6月规模以上白酒累计产量持续下跌。这种困境背后,是白酒消费人群的断层危机,30-59岁核心消费群体以复合年增长率-0.57%的速度萎缩,而20-35岁年轻群体更倾向低度酒。
与此同时,白酒渠道面临价格倒挂与库存积压的双重挤压,过去靠囤货赚差价的模式已经失灵,不少名酒经销商“卖一瓶亏一瓶”。这种背景下,结构性调整下的突围焦虑日益加重,白酒企业急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。
在精酿赛道爆发、消费场景迭代等利好加持下,更契合即时零售“线上下单、半小时达”渠道模式的啤酒,有望迎来新增长。
一方面,啤酒是产量最大的酒种。虽然我国啤酒产量从2014年巅峰期的近5000万千升一路下滑,但2024年仍然超过3500万千升。
另一方面,与其他酒种相比,啤酒的吨价极低。有媒体根据已有数据推算,2024年华润啤酒吨价超过3300元,青岛啤酒吨价超过4200元,百威亚太吨价换算后超过5300元,重庆啤酒吨价超过5200元,而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的吨价分别在3100元、3800元出头。
而同样是2024年,黄酒方面,古越龙山吨酒价格是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网址1.29万/吨,会稽山吨酒价格是1.38万/吨,金枫酒业吨酒价格是1.04万/吨。葡萄酒方面,张裕吨价为4.78万元/吨。白酒方面,则有着茅台205.16万元的最高吨价。
不难得出,拥有庞大消费基础的啤酒赛道,如果价格上稍微提一提,将是多么巨大的空间,再加上啤酒行业现金流的优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势,无怪乎白酒企业会将啤酒视为调整期的一大机遇。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,除了看中精酿啤酒价格升级的机遇,这一轮的白酒企业主动染啤,并非简单的品类延伸,而是构建酒饮生态的必然选择,有着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三重创新:
首先是技术创新方面,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的诞生,源于五粮液技术团队长达两年多的潜心探索与系统研发。其精选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小麦、玉米五种优质谷物,不仅延续了五粮液白酒酿造的精髓,更赋予精酿啤酒前所未有的、层次丰富且极具辨识度的谷物基底风味,结合啤酒传统酿造中麦芽、酒花的经典原料,创新加入青稞衔接口味层次,展现出“现代啤酒风格与传统五粮谷物的和美与共”。
据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啤酒项目负责人透露,接下来陆续还会有“1+1+1+1”的四大类产品面世,涵盖了主流精酿啤酒以及特色高端精酿啤酒品类。
而据吴向东透露,珍酒李渡“牛市”啤酒的研发耗时三年,在酿造工艺、原料选取等方面下足了功夫。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口感、优质的原料,“牛市”啤酒试图在高端啤酒市场分得一杯羹。
与之同一逻辑的是,茅台斥资重启啤酒业务,泸州老窖以百调品牌推出精酿,张弓直接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把冰糖葫芦、榴莲口味拉进精酿配方……这些技术破壁,不仅颠覆了传统啤酒的风味,更为啤酒注入了差异化基因。
其次在消费场景方面,白酒企业深谙场景营销之道,其“染啤”战略始终围绕场景重构展开。吴向东作为酒水行业的资深大佬,在市场营销和品牌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。他提出的“悦人悦己生活方式”这一概念,若能精准对接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,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加以推广,或许能在竞争激烈的精酿赛道中闯出一片天地。
最后是渠道赋能,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并非从零开始,渠道复用成为白酒巨头最直接的竞争优势。风火轮精酿啤酒在渠道策略上采取“自营基地市场×全国区域代理×品牌联合”的复合模式,在核心重点区域(如华北、华东)将依托区域代理商、品牌联合方等资源优势进行突破。同时,精细化渠道运营,按KA(大型商超)、便超(便利店)、餐饮终端、大客户团购分类管理,线上渠道将充分利用五粮液集团电商资源,并探索品牌定制等特殊渠道开发。这种渠道创新不仅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,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站在2025年的产业节点回望,“白染啤”现象的本质,是两种酒类文化的深度融合,白酒的“厚”与啤酒的“活”正在碰撞出新的商业可能。对行业而言,更关注的则在于,白酒染啤能否解开啤酒行业的世纪困局?
长期以来,中国啤酒市场陷入“低水平竞争”陷阱,主流产品价格带集中在6-10元,高端市场被进口品牌垄断。深谙“价值定价”的白酒企业大举入局,正在打破这一格局
文化赋能是白酒企业高端定价的底气。五粮液“风火轮”巧妙结合宜宾作为哪吒之乡的地域文化;珍酒李渡将“牛市”啤酒与股市文化绑定,打造“投资成功时的庆祝用酒”;泸州老窖“百调酒馆”则通过精酿啤酒与低度酒的组合,构建“微醺生活方式”场景。这些文化元素的注入,使产品超越单纯饮品属性,成为文化符号载体。传统啤酒高端化路径主要依赖品质升级,而白酒企业则引入文化营销和生活方式营销理念,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更打开了价值重构空间。
不过,高端化不是简单的价格游戏。尽管白酒企业为啤酒高端化带来了新思路,但挑战依然存在:
消费认知方面,大部分消费者仍认为“高价啤酒就是智商税”,价格教育仍需时间;供应链方面,从高毛利行业跨入低毛利行业,企业需要规模效应来平衡收益。但啤酒生产线建设周期长、投资大,不少白酒企业跨界精酿仍然依赖贴牌代工生产,规模化生产能力待验证;此外,啤酒早已是竞争的红海,中国啤酒行业CR5市占率超93%,除了这些巨头已开始布局精酿赛道外,市场上已有超3万家精酿相关企业,近一年内成立的企业达6459家,模仿者众多。
这种情况之下,先不说能否解开啤酒行业高端化的世纪难题,这种靠差异化定位,能否突破传统啤酒巨头的封锁,在细分市场寻求突破,亦尚未可知。